中心动态

中心学者刘国深教授等人参加新时代客家始祖文化学术会议

时间:2025年08月01日

来源:

浏览:

新时代客家始祖文化学术会议在上杭召开

8月1日,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客家族谱博物馆、福建省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两岸文化传播联合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新时代客家始祖文化学术会议”在上杭县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客家始祖文化的历史渊源、当代价值及其在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作用展开深度对话。

开幕式由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巍巍主持。上杭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华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特聘教授刘国深,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李小荣发表致辞。


华娟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客家始祖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客家始祖文化不仅是客家人寻根问祖、凝聚族群认同的重要精神纽带,也是推动上杭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

    刘国深在致辞中表示,客家始祖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内核,与当前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值得学界和社会各界深入挖掘和研究。

    李小荣在致辞中指出,客家始祖文化作为客家文化的根脉,不仅是客家人身份认同的重要纽带,更是连接海峡两岸、沟通海内外客属乡亲的精神桥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应深入挖掘客家始祖文化的当代意义,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主旨演讲环节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特聘教授刘国深主持。八位专家发表主旨演讲。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郭丹教授表示,客家文学研究要重点解决客家文学的界定标准、历史分期与起源考证,以及客家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定位问题。中国评论通讯社总编辑、中评智库基金会秘书长罗祥喜表示,新时代的客家文化,既需在传承中守护其精神根脉与文化基因,更需在创新中激发其与时俱进的蓬勃生机,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国家统一进程贡献独特的“客家力量”。台湾中原大学全球客家与多元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康芬副教授指出,通过梳理客家身份认同相关的文学文本、研究文献及历史材料,特别是那些被忽视的史料与诠释研究,能够更完整地呈现台湾客家族群身份认同的复杂面貌。台湾海洋大学通识中心、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助理教授谢淑熙表示,客家人历经朝代的更迭、自然环境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迁,仍能坚守传统的信仰礼俗。客家民族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传统信仰礼俗上,都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化与熏陶。


在分论坛环节,学者们围绕“海峡两岸客家的历史渊源与当代发展”和“客家始祖文化教育传承与创新实践”两个专题展开深入研讨,深入交流两岸客家在历史脉络、文化传承、教育创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客家始祖文化承载着两岸客家人共同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基因,深入研究其内涵与传承路径,有助于强化两岸客家族群的血缘联系与文化共鸣,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文化支撑。

会议后,两岸与会者一同前往客家族谱博物馆实地调研。这场跨越海峡的学术对话,为新时代客家始祖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注入了新动能,更以文化认同促进心灵契合,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通讯员: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 沈瑶丹;客家族谱博物馆:傅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