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荟萃

【央视 海峡两岸】唐桦:两岸要交流才是台湾民众的真实声音

时间:2025年01月22日

来源:

浏览:

        据台湾媒体报道,2024年12月5日,大陆高校师生团离台,结束参访行程。然而台湾方面陆委会却叫嚣要进行“行政处罚”,引发舆论争议。对于两岸民间正常交流,为什么民进党当局一再恶言相向?如此破坏两岸关系,将导致怎样后果?央视《海峡两岸》节目邀请到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唐桦等两岸嘉宾共同解析。

节目主持人:这次大陆高校师生团在岛内整个参访行程都到了哪些地方呢?您觉得通过这样的活动,两岸的年轻人又会有怎样的一番收获呢?

唐桦:尽管民进党当局对此次参访活动多有打压,岛内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的热情,却充分展现了民间交流的潜力。此次大陆高校师生团的交流参访,可以说是收获满满。一个是收获了友善和理解,加深了彼此的认同。在此次访台交流中,大陆师生对台湾的社会和文化有了直观的认识,同时也向台湾同胞展示了大陆的发展成就和青年学生的风采。台湾青年通过和大陆青年的面对面交流,也打破了以往只能透过媒体了解的局限性,看到一个更真实的大陆。蔡正元节目中说,民进党原本要告诉台湾民众,“大陆人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怎么马英九基金会请来的大陆学生都那么优秀,“使得他们以前的认知作战都失去效果了”。通过这样的青年文化交流,两岸同胞可以打破民进党当局构建的“认知茧房”,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渊源和共同的历史记忆,从而增强熟悉感和认同感,有助于夯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

一个是收获了友谊,为两岸关系走深走实奠定基础。这次大陆高校师生赴台交流,是对马英九先生今年(2024年)4月率台湾青年学生来大陆有关高校交流的回访。我们说来往来往,有来有往,这种双向奔赴让两岸青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外,两岸高校同学面对面分享彼此的学习与生活,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真实的想法,增进了相互理解和尊重。对抗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话与交流才是通往和平的桥梁。不要战争要和平,不要“台独”要两岸交流,这才是台湾真实的声音。

节目主持人:民进党不仅阻挠两岸之间的民间交往,同时还在岛内进一步推行“去中国化”,他们究竟都采取了哪些恶劣的手段,引发舆论争议?而他们这样的骗术,还能够继续骗下去吗?

唐桦:民进党当局处心积虑地整合台湾教育、文化、媒体等资源,在岛内大搞“绿色恐怖”,不惜采用种种手段企图斩断两岸文化联结。一种是扣“统战”的帽子。刘德华赴台北举办演唱会,受到台湾歌迷的热烈欢迎,他演唱由台湾音乐人创作的歌曲《中国人》,却遭绿营民意代表王定宇等人抨击是在搞“统战”,妄图以政治操弄干扰正常的音乐交流。与此同时,(2024年)12月2日过世的台湾“流行音乐教父”刘家昌,今年(2024年)7月1日最后一次在微博发文说“希望我死的时候大家再理直气壮地唱一次《我是中国人》”。民进党四处搞套路污蔑,根本改变不了中华儿女的情怀。一种手段是篡改历史,把“去中国化”的手伸入军事院校。民进党当局以“转型正义”为名,伸手基础教育课程,直接对军校学生下手。

近日台湾防卫部门证实,台湾军事院校课程将删除“中国现代史”改为“世界历史”,并缩减中文课程时长和文言文《孙子兵法》的学分,被批“历史课本早已面目全非”。还有一种是干扰阻挠两岸正常交流。上海台北“双城论坛”今年轮到台北市举办。以往在(2024年)6至8月举办的“双城论坛”,因为遭到民进党当局的阻扰,今年不断加码设卡,直到近期才通过。此外,民进党当局对于两岸学者的学术交流也是设下重重关卡。一方面,对大陆人士赴台采项目审查,设置众多核查重点,特别是所谓的“对等、尊严原则”等主观性内容,导致审核标准任由民进党当局解释;另一方面,台湾方面陆委会对大陆人士赴台采取“滚动式调整”,依据两岸气氛决定核准通过的松紧,动辄以各种理由收紧交流,暂不批准学者的访台申请。

“信息茧房”有效的关键在于要能完全隔绝外部的信息,但是当今社会信息快速流动,台湾民众不可能被长期蒙蔽。像大陆高校师生团参访台湾这种两岸来往越来越频繁,社交软件在岛内被大量使用,让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人有渠道真正了解大陆,也让民进党的“奥步”无所遁形,最终将作茧自缚、作法自毙。

文稿整理自央视《海峡两岸》节目,略有删改调整。

(文稿整理:杨延钧;编辑:陈垚羽;复核:徐崇花;责编:林悦贤;编审:唐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