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上任国民党主席之后,力推组织改革,誓言要重塑蓝营士气、打破绿营“魔咒”。郑丽文能否带领国民党重振声势?就这样的话题,中心学者、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唐桦在央视《海峡两岸》节目上进行解析。

节目主持人:中评社的一篇文章核心观点就是提醒郑丽文要预防国民党的“上冷下热”。唐所长,您觉得造成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唐桦:最直接的原因是2026年地方选举的“现实压力”催生了地方首长的“避险心态”。这是蓝营的“期中考”,能不能守住14个县市的执政版图,甚至能不能在南部实现突破,都将直接关系到国民党2028年能不能把政权拿回来。但对地方县市长来说,核心诉求是“连任优先”,而不是“配合中央造势”。一方面他们对郑丽文的政策实效持观望态度,因为郑丽文到现在没有拿出具体办法来帮助地方选举。比如如何应对“抹红”、如何借力大陆惠台措施提振地方经济等。看不到“实在好处”的地方首长,不愿意因为“雷声大、雨点小”的改革拖累自身。另一方面,国民党以前就因为提名不公平闹过内斗,所以地方上对于中央是否公平仍有疑虑。例如侯友宜、卢秀燕等人又潜在涉及到2028年的参选布局。过早绑定郑丽文容易被视为“干预初选”,引发其他派系不满。所以他们才宁愿缺席、低调一点,先顾好自己的选举,本质上还是怕出事,先保护自己。深层原因是因为基层和高层想要的本来就不一样,导致郑丽文的号召力没有能够从“情绪”转化为“信任”。基层党员长期不满国民党“疲软”形象,只要有“要改变”的信号,哪怕只是喊口号,也能让他们提气。所以最近好多老党员又回来入党,基层也热闹起来。但地方高层要的不是“情绪动员”,而是“能落地的领导力”,比如能不能协调派系矛盾。可是郑丽文以前跟地方党部和基层治理系统打交道很少,没什么信任基础。就算她上任后给缺席的县市长打了电话,也没有解决“地方上到底靠她能拿到什么实在的支持”这个关键问题。基层看重情绪,高层看重实绩,两边期待差这么多,所以“上下温差”自然就更大了。
文稿整理自央视《海峡两岸》节目,略有删改调整
(整理:袁炽炫;编辑:王超;复核:周子然;责编:林悦贤;编审:刘国深)